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2025-04-30 点击:10次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刊登于《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5年第7期33-36页,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等网站全文收录。
 

摘  要        全面提升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职业本科教育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培育数字型高层次新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从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数字责任五个维度研究了六个个体因素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和职业年限显著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整体水平,性别、学历、学科背景和职业背景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部分维度与部分指标。研究结果可为职业本科高校制定精准提升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实施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生涯教育教师;职业本科教育

一、引言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理论创举。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于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于2024年1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同时强调,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态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亟待职业本科教育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型高层次新质技能人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职业本科教育加速培育数字型高层次新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探明当下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因素,是实现其数字素养有效提升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山西省域职业本科高校生涯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就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个体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职业本科高校制定精准提升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实施方案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研制
  采用高振华编写的数字素养量表和问卷研制方法,编制了《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体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学科背景、职业背景和职业年限;第二部分为数字素养量表,包括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数字责任五个维度,共20个指标。   (二)研究样本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以山西省域职业本科高校生涯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4份。其中,男、女性各占比43.7%、56.3%;31~40岁、41~50岁和50岁以上教师的占比分别为40.6%、45.3%和14.1%;本科和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各占比17.2%和82.8%;人文社科类、艺美体类和理工农医类学科教师的占比分别为68.8%、10.9%和20.3%;辅导员兼职和行政管理人员兼职的生涯教育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73.3%和26.7%;职业年限5年以下、5至10年和10年以上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28.1%、32.8%和39.1%。应用SPSS 26.0进行(33页完,下接34页)问卷信度检验,总量表和分量表问卷信度均较好。对调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性别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整体来看,性别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无显著影响,女性教师在五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略高,但没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见表1)。但不同性别对不同素养维度和不同素养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从不同素养维度来看,女性教师在数字责任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显著高于男性教师(P<0.05),表明女性教师具有更强的数字责任素养;在其他四个维度上,女性教师的平均得分值除在数字知识维度稍低于男性教师外,其他均高于男性教师,但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见表1)。从数字意识维度的不同素养指标来看,虽然不同性别教师在数字意识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值无显著差异,但是在“职业本科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认知”“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内涵认知”“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要性认知”三个认知指标的平均得分值均为女性教师显著高于男性教师(P<0.05),表明女性教师具有更强的数字认知能力。
   (二)年龄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整体来看,年龄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显著影响,31~40岁、41~50岁教师在五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值均显著高于50岁以上教师(P<0.05),但31~40岁教师和41~50岁教师之间无显著差异(见表1)。不同年龄在不同素养维度和不同素养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从不同素养维度来看,50岁以上教师虽然在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均显著低于31~40岁和41~50岁教师(P<0.05),但在数字责任维度与31~40岁、41~50岁教师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甚至略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教师(见表1)。从数字责任维度的不同素养指标来看,50岁以上教师在“遵守数字伦理规则”指标的平均得分值高达4.25,显著高于31~40岁和41~50岁教师(P<0.05),表明50岁以上教师更加注重遵守数字伦理规则。从数字意识维度的不同素养指标来看,50岁以上教师虽然在数字认知和“数字技术更新敏感性”指标的平均得分值显著低于31~40岁和41~50岁教师(P<0.05),但在“学习数字技术主动性”指标的平均得分值与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表明50岁以上教师同样具有积极学习数字技术的主动性。
    (三)学历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整体来看,学历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无显著影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在五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稍高,但没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见表2)。在不同素养维度和不同素养指标上学历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从不同素养维度来看,学历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的数字意识和数字知识维度具有显著影响,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在数字意识、数字知识维度的平均得分值均显著高于本科学历教师(P<0.05);学历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的数字应用、数字创新和数字责任维度基本没有影响(见表2)。从数字意识、数字知识维度的不同素养指标来看,本科学历教师在“学习数字技术主动性”“熟悉数字技术使用方法”“了解数字安全知识”指标的平均得分与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说明本科学历教师也比较积极主动地关注、学习和使用数字技术,并且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学中常见数字技术的使用方法比较熟悉,也在使用数字技术时比较注重学习并比较了解辨别数字来源真伪与安全性的知识和方法。(34页完,下接35页)
     (四)学科背景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整体来看,学科背景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无显著影响,人文社科学科教师在五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略高,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见表2)。但是,在不同素养维度和不同素养指标上学科背景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影响。从不同素养维度来看,三类学科背景的教师在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数字责任四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值均无显著差异。但是,人文社科学科教师在数字意识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值显著高于理工农医学科和艺美体学科教师(P<0.05)(见表2)。从数字意识维度的不同素养指标来看,三类学科背景的教师在“学习数字技术主动性”“数字技术更新敏感性”指标的平均得分值均无显著差异,但是人文社科学科教师在三个数字认知指标的平均得分值显著高于理工农医学科和艺美体学科教师的得分(P<0.05),表明人文社科学科教师具有明显更强的数字化认知能力。      (五)职业背景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整体来看,职业背景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无显著影响,辅导员兼职生涯教育教师在五个维度的总体平均得分值略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在不同素养维度上,不同职业背景教师的平均得分值也未呈现显著差异(见表3)。在数字意识维度的不同素养指标上,两种职业背景的教师各有长处,在“数字化转型内涵认知”指标上,行政管理人员兼职生涯教育教师的平均得分值显著高于辅导员兼职生涯教育教师的得分(P<0.01);而在“关注学习使用数字技术的主动性”指标上,辅导员兼职生涯教育教师的平均得分值显著高于行政管理人员兼职生涯教育教师(P<0.05),表明职业背景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兼职生涯教育教师更加关注形势政策的变化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而职业背景为辅导员的兼职生涯教育教师对数字技术的关注更多、积极学习使用的主动性更强。
   (六)职业年限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影响        从五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值整体来看,职业年限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显著影响,从事生涯教育年限5至10年教师的平均得分值最高,10年以上教师的平均得分值次之,5年以下教师的平均得分值最低,5至10年和10年以上教师的得分均显著高于5年以下教师的得分(P值均<0.05),而5至10年和10年以上教师的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见表3)。职业年限对不同素养维度、不同素养指标的影响呈现出与对数字素养整体影响基本一致的趋势。从事生涯教育年限5至10年的教师除在数字创新维度的得分略低于10年以上的教师外,在其余四个维度的得分均为最高;10年以上的教师在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应用维度的得分稍低于5至10年的教师,甚至在数字创新维度的得分与后者不相上下,但是,在数字责任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后者(P<0.05),表明从事生涯教育年限10年以上的教师有点放松对数字技术使用的安全警觉性;5年以下的教师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5至10年的教师(P<0.05),在数字意识、数字责任维度的得分与10年以上的教师基本没有差别,但是在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后者(P<0.05)(见表3)。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上受到年龄、职业年限、性别、学历、学科背景和职业背景六个个体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和职业年限两个因素基本上是从各个维度、各个层次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整体水平,是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个体因素;性别、学历、学科背景和职业背景四(35页完,下接36页)个因素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部分维度与部分指标,对数字素养的整体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二)讨论
      1.年龄是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个体因素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从整体、维度、指标各个层次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产生明显影响。31~50岁年龄段教师的整体数字素养水平相对较高,而50岁以上年龄段教师的整体数字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在31~50岁年龄段内,31~40岁教师和41~50岁教师的整体数字素养水平相当,这和以往有学者认为越年轻的教师数字素养越高的看法并不一致。50岁以上年龄段的教师具有更强的数字责任感,特别是更加注重数字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规则的遵守,其整体数字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产生在数字意识、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四个维度,其在数字意识维度显得更加尤为薄弱,这与以往有学者认为越年长的教师数字意识越弱的看法近似。50岁以上年龄段的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需要注重数字意识的加强,注意数字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  2.职业年限也是影响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个体因素之一  本研究发现,职业年限在整体、维度、指标各个层次上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产生明显影响。从事生涯教育年限5年以上的教师展现出相对较高的整体数字素养水平,而从事生涯教育年限5年以下的教师整体数字素养水平相对较低。从事生涯教育年限5年以下教师整体数字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的原因,主要产生在数字知识、数字应用、数字创新三个维度的各个指标,“熟能生巧”在此有所体现,这与白晓晶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从事生涯教育年限5年以下的教师需要在加强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加强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学中常见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加强数字技术在生涯教育教学中融入使用的实践锻炼和创新能力提升。  3.性别、学历、学科背景、职业背景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学科背景、职业背景四个因素对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的整体水平没有明显影响,但进一步深度分析发现,这四个因素分别在某个或某些维度与指标对生涯教育教师的数字素养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关于性别影响作用的这一结果与易烨等的研究结果近似。不同性别、学历、学科背景、职业背景的职业本科生涯教育教师在数字素养的不同维度和指标上各有其相对较强之处,也有其自身不足之处。不同类型群体的生涯教育教师需要着力强化自身的薄弱环节,精准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整体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马宁,张越.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意蕴、时代机遇与行动框架[J].教育与职业,2024(11):5-13.

[2] 闫志利,王淑慧.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7):3-10.

[3]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 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EB/OL].(2023-09-09)